2024年第4252号判决中受害者的可信度

2024年11月18日的第4252号判决,于2025年1月31日提交,提供了关于受害者在刑事领域中可信度的重要反思,特别涉及损害赔偿的影响。最高法院详细讨论了证据评估和遭受违法行为但未以民事当事人身份出庭的人的证词的有效性问题。

法律和司法背景

法院明确指出,已发生的损害赔偿不会损害受害者作为证人的可信度。这个原则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如果强迫受害者放弃其索赔权利才能被视为可信,这将造成一种悖论的情况。司法判例是明确的:赔偿是一个私法制度,不能被解释为默示承认或刑事责任的证据。

已发生的损害赔偿 - 对受害者可信度的影响 - 排除 - 理由 - 说明。在证据评估方面,已发生的损害赔偿对于未以民事当事人身份出庭的受害者并不损害其作为证人的可信度,否则该受害者将处于一个异常的状态,必须放弃根据法律因遭受的违法行为而获得的权利才能被相信。(在理由中,法院还指出,赔偿的发生并未向法官提供任何刑事责任的证据,因为这是一项私法制度,不能被理解为默示承认,无论是司法还是非司法的)。

判决的实际影响

这一判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不仅对律师重要,也对参与刑事诉讼的个人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 受害者的证词受到保护,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无论其是否以民事当事人身份出庭。
  • 损害赔偿不应被视为对有罪的承认,而应被视为对所遭受损害的认可。
  • 未来的司法决策必须考虑这一原则,从而在刑事程序中确保更大的公平。

该判决纳入了一个旨在保护受害者权利的司法流派,避免刑事诉讼变成对选择要求赔偿权利的人的报复形式。

结论

2024年第4252号判决在意大利法律体系中为保护受害者迈出了重要一步。法院重申,损害赔偿不应影响证人的可信度,从而创造了一个更公正和公平的环境,尊重受害者的权利。该决定不仅澄清了法律方面的问题,还促使我们反思法律如何发展以满足公正和平等的需求。

Bianucci律师事务所